发无损。

  “那与范谏院的矛盾呢?”陆北顾继续问道。

  “与范镇的不睦,缘由有二。”赵抃条理清晰地说,“其一,御史台与谏院同为言路,职能相近,这‘台谏之争’本就是题中应有之义,天然就容易生出龃龉。其二嘛范师道和为师曾弹劾过范镇阿附前宰相陈执中。”

  正所谓恨屋及乌,陈执中致仕后,人走茶凉,凡与其亲近者,难免被清算。

  范镇确是陈执中与庞籍提拔起来的,他与王逵的境遇,从缘由上来讲并无二致。

  “只不过范镇其人,品行为人还是相当不错的。”赵抃语气带着一丝公允,“或者说,能在言官位置上坐稳的人,品行都不会太差无论是出于本心还是为了立身,身为言官,首要便是自身无懈可击。”

  这话没错。

  不贪财货,慎交朋党,这都是为了免于被人扣上贪墨结党的帽子。

  一旦沾上这等污名,作为言官的立身之本就荡然无存了,所言所行,皆会被视为收了钱财替人张目,或是为朋党私利发声,再无人信服。

  而包拯,其实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。

  包拯的弹劾之所以能无往而不利,就在于他真的做到了持身以正,别人找不到他任何把柄,完全就是毫无破绽。

  毫无破绽到了什么程度呢?

  好歹赵抃还有正常的人际交往,而包拯不仅不与人交往,不接收任何私人信件,甚至连亲戚都统统断绝往来,衣食住行比市井百姓还节俭。

  在大宋的庙堂里,不乏有人弹劾包拯与文彦博、韩琦结为朋党,包拯是在替两人攻击他们庙堂中的敌人。

  但是没用,因为没有任何证据。

  平常包拯根本不跟文彦博和韩琦有任何公务之外的私人接触,甚至公务接触都在能避则避,实在避不开,那也是大门敞开,于众目睽睽之下对话。

  君子论迹不论心,包拯的行为毫无疑问是清正君子所为,这个没什么好说的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或者取消屏蔽JavaScript的正常运行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第一时间更新《大宋文豪》最新章节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,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,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。如有疑问,请联系作者删除

Copyright © 2021 流风阁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地图导航 地图XML